徵件介紹
徵件辦法
【活動背景】
【年度主題】
延續第一屆「WeWe Futures」的精神,擴展至社會的多元性,邀請全民共同探討,不論在生活、社群、職場、環境都能夠被友善包容及共融存在的未來,同時也期待在生成式AI盛行的潮流下,人類的想像能與AI激盪出更精彩的無限未來。
07.01 |10:00
07.31 |17:00
徵件時間
08.01
08.17
初選
08.18
初選結果公告
08.23
複選說明會
09.08
09.09
複選
09.12
複選結果公告
09.15
交流會
09.16
09.24
跨域工作坊
*將安排周五至周日為主,確切時間另行通知。
10.17 |10:00
10.27 |17:00
民眾公開票選
10.28
決選
10.30
11.11
頒獎典禮
*確切時間另行通知,決選結果於頒獎典禮現場公告。
【參加資格】
每人限投3件,團隊報名最多5人為限
【徵件內容】
- 標題:中文30字以內。
- 內容:中文500字以內。
- 圖像:可上傳1個pdf、JPG或影音連結。
【注意事項】
- 投件者若未滿18歲,應於法定代理人或監護人一同進行,投件送出即推定其法定代理人或監護人已瞭解並同意接受相關權利義務。
- 投件者應確保投件內容需為原創作品,並無重製、改作、抄襲、仿冒或其他侵害第三人智慧財產權或其他權利之情事,若經人檢舉或查證涉及侵害他人權利時,並自動取消相關資格,得獎者應繳回獎金、獎狀等。
- 主辦及執行單位對於各階段入圍及得獎作品是否從缺,保留最終解釋權。另相關活動訊息以官網之最新公告為準,不再另行通知。
- 完成投件者視為已充分瞭解本辦法各項條款並同意完全遵守各項規定,如有未盡事宜,悉依主辦及執行單位相關規定或解釋,並隨時公告官網。
- 執行單位蒐集投件者之個人資料,係作為本次徵件聯繫及研究分析使用。投件者可請求查詢閱覽、製給複製本、補充更正、停止蒐集處理利用或刪除投件者所提供的個人資料。
- 各階段入圍及得獎者須參與後續重大活動,包含評選階段、輔導共創及頒獎典禮等。若遇不可抗因素致無法參與,應事前向執行單位提出,將視情況調整。
- 各獎項之所得獎金或獎品應依稅法規定扣繳所得稅,並請於頒獎典禮後10天內回傳相關資訊,逾期回傳者將視同放棄,如團隊所推派的領獎者未滿20歲,相關領獎文件需有法定代理人簽名。另獎金及獎勵品之分配,由團隊自行處理與執行單位無涉。
- 對於本活動所產生之爭議,得聲請調解或依民事或行政訴訟程序處理,並以台灣台北為第一審管轄法院。
簡章下載
Download
參與獎勵
NFT
參加獎
完成投件階段,每人獲得NFT 1個。
NFT
入圍獎
通過初選階段,每人頒發獎狀1 紙及NFT 1個。
10,000
洞見獎
通過複選階段,頒發獎金新臺幣1萬元(US$300),另每人頒發獎狀1 紙及署名NFT 1個。
100,000
特別獎
從輔導共創選出優選作品5件,頒發獎金新臺幣10萬元(US$3,200)、另每人頒發獎狀1 紙及署名NFT 1個。
200,000
點子獎
通過決選階段,頒發獎金新臺幣20萬元(US$6,500)、另每人頒發獎狀1 紙及署名NFT 1個。
評選標準
初選
突破框架
突破現況,探索更多元的可能性。
情境啟發
呈現未來使用情境,啟發共鳴與思辯。
未來影響力
對未來生活、社會及環境具影響力。
複選
突破框架
突破現況,探索更多元的可能性。
情境啟發
呈現未來使用情境,啟發共鳴與思辯。
未來影響力
對未來生活、社會及環境具影響力。
決選
突破框架
突破現況,探索更多元的可能性。
情境啟發
呈現未來使用情境,啟發共鳴與思辯。
未來影響力
對未來生活、社會及環境具影響力。
傳達溝通
清晰傳達作品特色及精神。
民眾票選
開放民眾線上投票。
評審介紹
初選評審團

李盛弘|未來學
美國工業設計師協會董事

曹存慧|科技藝術
清華大學藝術學院科技藝術研究所 專任助理教授

宮保睿|推測設計、互動設計
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學系 助理教授

周育如|社會設計、品牌顧問
水越設計 負責人

張文櫻|傳播科技
文化內容策進院 副院長
複選評審團

太刀川英輔|社會創新
NOSIGNER 創辦人

宋玫玫|未來學、教育未來
台灣大學創新設計學院D-School-副教授

Anthony Soames|遊戲與品牌策略
薩巴卡瑪 設計總監

林日璇|傳播科技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 特聘教授

劉嘉凱|數據分析與應用、開放創新
智庫驅動 執行長
決選評審團

黃謙智|循環經濟 、建築
小智研發 創辦人

劉耕名|數位影像、視覺傳達
Bito 創辦人

邱柏文|空間建築
柏成設計&OUT Scholarship 創辦人

長田英知 |未來學、社會趨勢
Hidetomo Nagata Airbnb Japan 執行董事

Hiro Ozaki |思辨設計、多媒體藝術
東京藝術大學 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