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未來新聞-新聞洞見獎
編號: 10
投件日期: 2023.07.17
立法院敲板,智慧分身稅明年上路!法案原委一次說清!
編號: 10
投件日期: 2023.07.17
【立法院敲板,智慧分身稅明年上路!法案原委一次說清!】2040年12月21日
《契約機器人從高課稅》
產官學界爭論近一年的機器人納稅法案,今日下午在立法院經三讀會議宣布,配合智慧城市發展法,明年2041年2月11號開工日起,企業或個人使用機器人進行互動服務性質之勞務工作,需先至勞動部機動局申請機動號碼,其盈利報酬從高課稅,稅務總稱「智慧分身稅」,其中包含個人綜合所得稅、智慧社會福利稅、第四代健保、科技服務稅、新電稅、機動牌照稅等,總計達43%。此舉不免使民眾感受侵害個人財產使用自由。
《K型化社會的最後一哩路?》
在2030年元宇宙大移民(Big immigrate to metaverse)事件後,越來越多頂客族(DINK)使用家事機器人(Level Beta)進行AI分身服務外包(AI-Doppelganger Services Outsourcing)等分散式經濟模式賺取業外收入,雖然移民者每天會回來「真世界」幾小時,但不在的時間就會使用機器人進行服務外包工作,然而機器人可以不間斷勞務長達23小時,服務容錯率接近零,創造的業外收入已有超越本業收入的趨勢。雖然此模式使得頂客族賺的盆滿缽滿,但是服務業基層卻是苦不堪言,以下為本台記者深度訪談整理報導:
餐飲業者(陳經理)表示:「這一代的機器人很好用啊,一教就會,雖然沒辦法做銷售,但面對奧客刁難也不會有脾氣,而且小朋友都很喜歡,我們這個月還會在開缺給機器人做服務外包」
服務業員工(李先生)表示:「它們現在正在搶走我們的工作,而且那些頂客使用機器人接單和應徵,但費用卻是跟業者簽一日出租契約,報酬低於基本薪資,而且都不用繳稅,現在我們這些服務業基層人員卻變成職業難民。」
台北的頂客族(黃小姐)表示:「我覺得在元宇宙工作真的很累,要一整天坐著躺著,所以回來的時候有機器人做家事、瑣事,可以幫我按摩還可以接單賺錢,而且自2037年起政府還有補貼家事機器人,最高有28%的補貼,我覺得這樣CP值爆高的!」
《納稅項目的爭議?》
雖然產官學界一致認定使用機器人賺取報酬需要繳稅,但在納稅的項目上卻有極大的分歧點,保守派認為機器人就是工具,只因應用車聯網突破移動限制距離,應用6G通信實現有條件3維移動,藉由雲端運算完成感知服務任務賺取報酬,最多只能課取智慧社會福利稅、新電稅、機動牌照稅、動產稅,並需定義為財產。學者擔心,稅目定義若有偏差,將引發新一輪的科技倫理爭議。
另一派則表示,有別於生產型機器人與智慧空間使用的自動服務(Automated Servicing),家事型服務機器人搭載社會界面(Social interface)實現自主服務(Autonomous Servicing),使被服務的人感受到溫暖、愉悅、信賴,所以具備知人類人之社會基礎,因此需課以個人綜合所得稅、第四代健保、科技服務稅、碳排稅,並定義為智慧分身。
在社群上關注此一事件的末世博士涅彼魯在貼文中表示:「我們知道東亞的台灣、南韓、日本是三大高科技國家,但同時也都知道自2035年起這三個國家是世界前三老齡化的國家,因此關於台灣這次通過「智慧分身稅」的世界創舉,我必須說出真話,今天2040年12月21日就是人類文明奇異點,但我們離世界末日只剩3分鐘。」
註,機器人開發進程一次看:
2035年,Level Alpha,全自動服務
2038年,Level Beta,模擬自主服務
2041年,Level Gamma,模擬六感體驗服務
2049年,Level Omega,未知,尚未定義
《契約機器人從高課稅》
產官學界爭論近一年的機器人納稅法案,今日下午在立法院經三讀會議宣布,配合智慧城市發展法,明年2041年2月11號開工日起,企業或個人使用機器人進行互動服務性質之勞務工作,需先至勞動部機動局申請機動號碼,其盈利報酬從高課稅,稅務總稱「智慧分身稅」,其中包含個人綜合所得稅、智慧社會福利稅、第四代健保、科技服務稅、新電稅、機動牌照稅等,總計達43%。此舉不免使民眾感受侵害個人財產使用自由。
《K型化社會的最後一哩路?》
在2030年元宇宙大移民(Big immigrate to metaverse)事件後,越來越多頂客族(DINK)使用家事機器人(Level Beta)進行AI分身服務外包(AI-Doppelganger Services Outsourcing)等分散式經濟模式賺取業外收入,雖然移民者每天會回來「真世界」幾小時,但不在的時間就會使用機器人進行服務外包工作,然而機器人可以不間斷勞務長達23小時,服務容錯率接近零,創造的業外收入已有超越本業收入的趨勢。雖然此模式使得頂客族賺的盆滿缽滿,但是服務業基層卻是苦不堪言,以下為本台記者深度訪談整理報導:
餐飲業者(陳經理)表示:「這一代的機器人很好用啊,一教就會,雖然沒辦法做銷售,但面對奧客刁難也不會有脾氣,而且小朋友都很喜歡,我們這個月還會在開缺給機器人做服務外包」
服務業員工(李先生)表示:「它們現在正在搶走我們的工作,而且那些頂客使用機器人接單和應徵,但費用卻是跟業者簽一日出租契約,報酬低於基本薪資,而且都不用繳稅,現在我們這些服務業基層人員卻變成職業難民。」
台北的頂客族(黃小姐)表示:「我覺得在元宇宙工作真的很累,要一整天坐著躺著,所以回來的時候有機器人做家事、瑣事,可以幫我按摩還可以接單賺錢,而且自2037年起政府還有補貼家事機器人,最高有28%的補貼,我覺得這樣CP值爆高的!」
《納稅項目的爭議?》
雖然產官學界一致認定使用機器人賺取報酬需要繳稅,但在納稅的項目上卻有極大的分歧點,保守派認為機器人就是工具,只因應用車聯網突破移動限制距離,應用6G通信實現有條件3維移動,藉由雲端運算完成感知服務任務賺取報酬,最多只能課取智慧社會福利稅、新電稅、機動牌照稅、動產稅,並需定義為財產。學者擔心,稅目定義若有偏差,將引發新一輪的科技倫理爭議。
另一派則表示,有別於生產型機器人與智慧空間使用的自動服務(Automated Servicing),家事型服務機器人搭載社會界面(Social interface)實現自主服務(Autonomous Servicing),使被服務的人感受到溫暖、愉悅、信賴,所以具備知人類人之社會基礎,因此需課以個人綜合所得稅、第四代健保、科技服務稅、碳排稅,並定義為智慧分身。
在社群上關注此一事件的末世博士涅彼魯在貼文中表示:「我們知道東亞的台灣、南韓、日本是三大高科技國家,但同時也都知道自2035年起這三個國家是世界前三老齡化的國家,因此關於台灣這次通過「智慧分身稅」的世界創舉,我必須說出真話,今天2040年12月21日就是人類文明奇異點,但我們離世界末日只剩3分鐘。」
註,機器人開發進程一次看:
2035年,Level Alpha,全自動服務
2038年,Level Beta,模擬自主服務
2041年,Level Gamma,模擬六感體驗服務
2049年,Level Omega,未知,尚未定義